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1篇
  免费   716篇
  国内免费   52篇
财政金融   94篇
工业经济   42篇
计划管理   489篇
经济学   967篇
综合类   511篇
运输经济   15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161篇
农业经济   4859篇
经济概况   66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将形成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从污染土壤调查、修复、风险防控、监测到场地再利用,从环境标准到规划管理的全方位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宏观背景,再加上中国土壤污染严重、规模大、修复难、成本高、周期长等特征,将导致大量污染场地转变为绿地或生态用地,最终对绿地系统的数量与规模、布局与功能、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标准等多个维度产生实质性影响。分析这一趋势,对其影响提出预判,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倪绍祥先生土地评价思想概括和我国土壤普查、土地类型述评为依据,探讨我国耕地评价工作完善路径和方向。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方法。结果 (1)倪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形成以土壤调查为前提的,土地类型单元为基础,开展土地评价的系统思想。(2)我国土壤调查、土地类型工作中断,致使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工作缺乏扎实的数据基础,使得现有的耕地评价成果难以满足新时代耕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要求,也妨害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和自然资源管理机构职责整合等宏观背景,客观上要求将土地评价与土壤类型、土地类型相联系,夯实耕地评价的科学基础,创新耕地质量评价体系。(4)科学组织第三次土壤普查,服务于耕地评价实践,将土壤资源融入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成为必然趋向。结论 倪绍祥先生有关土地评价思想,对于完善我国土地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创新性开展第三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耕地质量调查专题,适应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形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亟需科学组织新的土壤普查和土地类型调查研究,更新完善原有的土壤资源图和报告,深化中小尺度的土地类型调查研究,不仅深化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客观认识,也为新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客观、科学、高精度的数据基础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策略在促进各地区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势必会给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综合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城市土地交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配置存在明显的工业偏向性,进而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低估,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扭曲问题。这种反向扭曲可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弱化集聚经济效应等机制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一般贸易企业与混合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由东到西依次递增。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集体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决定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呈现出一个较清晰的路径,即改革始终沿着市场取向、明晰产权、稳定地权的方向演进;(2)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源于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即弹性的中央政策制定、渐进式的地方实施以及具有学习效应的农户认知三者的有机互动,并体现出制度变迁的"共生演化"特征及其蕴含的"适应性效率";(3)新制度经济学是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和农地制度变迁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本质上的静态性以及国家理论的缺乏,难以对现实世界的各类制度变迁给出一般化的解释。研究结论:基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整合行为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演化博弈论等理论工具,超越"强制性—诱致性变迁"二分法,构建一个真正动态的制度变迁模型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 ——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1+X"累加模型法、图层叠加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研究结果:(1)温县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诊断结果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产能和健康状况较南部好;(2)耕地健康产能整体状况良好,乡镇间差异明显;(3)耕地健康产能结果更多取决于耕地健康诊断,主要受耕地生产环境和耕地系统弹性影响。研究结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口流动的区位黏性这一全新视角,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李嘉图等价命题纳入新经济地理研究框架进行理论分析。为了进一步揭示理论模型的政策含义,采用空间计量方法验证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局部正相关特征。最优的债务政策取决于经济系统的初始条件,在非对称经济结构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单纯建设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只会降低区域内的交易成本,这对于那些仅着眼于投巨资用于城市“硬件”建设的地方政府来说显然是一叶障目。建议依靠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培育规模报酬递增的专业化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各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明确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D生产函数,以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EViews6.0和SPSS20.0软件测算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Logistic曲线极限点。[结果](1)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72%)最大,建设用地投入要素贡献(32.81%)次之,然后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13.25%),技术进步投入要素贡献(-2.78%)最小,但拥有很大的挖掘空间;(2)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Logistic曲线极限点位于第二、三产业产值为1 522亿元处,对应2011年产值,2005—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2011年之后贡献速度呈递减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结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依资本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从时间性、社会性、空间性三维解读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本特征,进而探究其实现路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农民土地财产权由国家配置,呈现出开放性结构;(2)农民土地财产权本质上具有关系性,负有社会功能;(3)农民土地财产权受土地属性限制,在个人自治与公共利益互动平衡中动态发展。研究结论:农民土地财产权需要双重实现,公法上可以从基本权利的功能入手限定国家干预范围;私法上确立其独立民事权利地位,并借助集体成员概念明确成员权利和成员义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促进水库移民的生计恢复及转型,探寻就业结构和土地流转间的交互机制,分析两者间耦合作用对当前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的影响。[方法]文章从移民就业结构变迁出发,通过超边际理论构建了安置区移民土地的流转机制模型,推演了从业决策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路径,并运用南水北调农业安置移民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大面积转出土地是移民搬迁后土地处置的主要行为,移民中土地转入户有所增加,但土地集中度却有所减少。移民非农就业较搬迁前有明显上升,并有向当地兼业转移的趋势,但与土地流转间并不互为因果,农村社保还难以弱化其对土地养老的依赖。劳动力数量、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政策等对移民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均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前景和地租水平在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结论]移民外迁中可以采用无土安置代替农业安置,推动移民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技能培训、政策保障和地租补贴,简单的就业推荐和土地权属划分的作用有限。而对于移民中的农业大户,则需在满足土地转入面积的基础上,保障其在安置区的各项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